走遍中国 四川眉山市(东坡区) 二零一九、五、二十

走遍中国不雅光者白新雨到达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参不雅观三苏祠

中国的菜系,无论是四大菜系还是八大菜系,都是由一个地方生发后命名的。
例如川菜、粤菜、淮扬菜、鲁菜等等......但中国有一个菜系是用人名来命名的,这个菜系便是“东坡菜”。
东坡肘子、东坡豆腐、东坡鱼、东坡肉、东坡泡菜、东坡饼......全国各地尤其是苏东坡曾经生活过的地方,冠以“东坡”二字的菜品或食品,恐怕要超过百种。

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可计数的诗文,有许多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,但绝大多数当代人都吟唱过这样的诗句:......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上苍......大江东去浪淘尽,千古风骚人物......横算作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......长江绕郭知鱼美,好竹连山知笋喷鼻香......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抹盛饰总合适.....不识庐山真面孔,只缘身在此山中..........

不能列举了,如果把苏东坡的千古名句罗列出来,恐怕要用上万字的篇幅。
由于他的诗篇和文采,早已经是中国文化不可舍弃也不可能舍弃的精华,早已经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头里面。
四川眉州、陕西凤翔、山东登州、河北定州、湖北黄州、河南汴梁、江苏扬州、浙江杭州、海南岛儋州、广东惠州......苏东坡生平风雨兼程颠沛流离,足迹险些覆盖了宋朝的大部分地皮。
为朝廷操碎了心,为庶民百姓四处造福。
他六十六岁的伟大生平,是从这里出发。

对苏东坡无需夸年夜、无需赞颂,但只要汉措辞还说、只要汉字还在,只要地球还转,苏东坡就会陪伴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直到永久......与苏东坡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比较较,各领风骚几十年的这个思想、那个精神,真的连一杯白开水都不是。

本日一开篇就说了这么多的苏东坡,由于本日旅行者就在苏东坡的故乡——眉山。

但!

但是!

但、但、但、但是!

自古以来都是出生成长于四川眉山的苏东坡,现在也改了户籍所在地!

古人说:苏轼,号东坡居士,祖籍眉州。

现在如果合法的说法是:苏轼,号东坡,祖籍眉山市东坡区。

为什么?由于古代直到前些年的眉山地方,已经改名叫做“东坡区”了。

那原来的眉山呢?

原来的眉山行政范围扩大了许多许多,现在叫眉山市。
不只是统领了苏东坡的老家“东坡区”,而且统领了周边的彭山县、青神县、丹棱县、仁寿县、洪雅县。

苏东坡老夫子委曲还是高兴?不知道!
反正他的户籍所在地由眉山变成了“东坡区”。

原来的眉山市现在的东坡区,依然与青神县一样,城市的紧张街区在岷江的西岸。
位于青神县的北侧,也便是岷江往上游走一点点。

到了东坡区一定要去瞻仰或者拜会的三苏祠,位于东坡区的城市中央位置。
由于宋代时,苏东坡的祖上已经从唐朝时的都城长安,搬家到这里几代人了,是一个很殷实的中产阶级家庭。
以是他们家所处的位置,便是宋代时眉山城的中央位置,也便是现在三苏祠的位置......这个位置千多年来没有变革过。

到了眉山,不对不对!
到了眉山市的东坡区,如果只有一个任务,那便是去三苏祠拜会或者说是朝拜这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。
别的的都是大略的旅行过程......

如果不怕摧残浪费蹂躏流量,您还可以连续翻阅在眉山市东坡区一天的图片。
东坡区的地理位置已经在成都平原的西南边缘,现在的人口有九十万多一点,与自贡、乐山等“地区级”城市比较,这里是一个人口浩瀚的大城市。
当然,这些图片除了三苏祠里面有些古代的建筑和古迹,全部是当下的街道、人们和建筑。

我记录的顺序是一环路的北端邮政局附近,走向市区中央的三苏祠。
再从三苏祠开始绕着大圈,基本上走遍了东坡区的紧张街道......为了节省朋友们的韶光,我不再啰嗦。
想仔细看看东坡区的现状,您就逐步看图片吧......如果您想更加深入的理解文化巨人苏东坡,我可以推举一本书《不合时宜-东坡人文舆图》,王文正师长西席著,杭州出版社发行。
......

四川彭山县 二零一九、五、二十一

游记:四川 泸定

游记:四川 松潘县

游记:四川 若尔盖县

(此处已添加书本卡片,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)

#头条创作寻衅赛##寻衅30天在头条写日记##我们一起上头条##自驾旅行记录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