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BJ750,1974-1981年,生产134辆

我们也曾经努力过 七零八零年代设计的车型

1974 年,北京汽车制造厂推出了东方红的继任车型。
这便是北京 BJ750,配备了与北京吉普 BJ212 相同的发动机 BJ492Q。
这是一款赏心悦目的汽车,可惜末了没有生产:北京汽车仅限于生产吉普车,只有上海汽车被许可生产轿车。

北京BJ750

多年来,汽车制造商试验了各种发动机:一款采取汪克尔发动机的 BJ751(制造了 2 辆原型车)、一款 BJ750V6(基于 BJ492Q 发动机的 3.2L 6V92 发动机)和一款采取切诺基发动机的 BJ752,后者在 1987 年才面世(制造了 3 辆原型车)。
BJ750(1974-1981 年)共生产了 134 辆。

天津TJ740,1973年-1978年,生产了63辆

天津汽车厂也生产过 TJ210 越野车,1973 年推出了天津 TJ740。
发动机为 485Q,排量为 1815 cc。
这款车比 BJ750 小(长度 4510 毫米,而长度 4802 毫米)。
从 1973 年到 1978 年,只生产了 63 辆。
没有多少清晰照片。
稀少的照片显示了至少四种不同的前端。

天津 TJ740,1973-1978 年,共生产了 63 辆

另一辆来自北京的汽车。
这辆车是由北京第二汽车厂制造的,该厂生产了著名的北京 BJ130 2 吨卡车。
不知道这辆车的名字。
一个不错的预测是北京 BJ740。
1979 年的一部名为《英》的中国电影中涌现了三辆这样的汽车。
一张早期的照片显示了制造年份:1973 年。

北京BJ740

上海SH750,1975-1980年

上海汽车也很生动:又一次考试测验取代 SH760。
这款车被称为上海 SH750。
设计师是钟伯光师长西席,他于 1975 年启动了该项目。
确切的推出年份不详,几年后上汽透露了 1980 年推出的上海 SH761S。
彷佛第一批原型车配备了由上海汽车研究所开拓的汪克尔发动机,而后几辆汽车配备了 680Q 发动机,与 SH760 中的发动机相同。
它没有投入批量生产。

上海 SH750/SH761S, 1975-1980

红旗CA750,1982-1984年。
仅生产了一辆

长春第一汽车厂 (FAW)推出的日本风格汽车来得晚。
1982 年推出的红旗 CA750 明显带有达特桑 280C 的线条。
这款车是为了与上海 SH760 竞争而推出的。

红旗CA750,1982-1984年

1984 年,红旗 CA760 长轴距版问世。

红旗CA760,1984年。
仅生产一辆

上海汽车利用两辆德国梅赛德斯奔驰汽车设计了其余两款不同的 SH760 后继车型:上海 SH771(1974 年),配备红旗 V8 发动机,基于 W116 型梅赛德斯。
共生产了约 30 辆。

上海 SH771,1974-1978 年,共生产 30 辆

上海 SH761 轿车,第二款车型,1975 年,生产了一辆

另一款基于梅赛德斯 W114 的上海 SH761 轿车于 1975 年开拓。

上海 SH761 轿车,第二款车型,1975 年,生产了一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