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定位于A00级乘用车EV的Mini-Bom已经完成样车开拓,今年将进入SOP,将通过并购或者长协代工的模式进入量产。
”一位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,鸿日今年与一汽夏利(天津博郡)、河北御捷(领途汽车)都打仗过,在收购工厂生产资质等方面进行过商谈。

独家|低速电动车玩家鸿日寻求分娩天资或成为一汽夏利新接盘侠

鸿日成立于2014年,2017年开始推出量产车型,近几年在低速电动车领域位居前列。
理解到,不同于此前鸿日生产的低速电动车产品,Mini-Bom是一款纯电动乘用车,这就须要具备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工厂进行生产。

过去,低速电动车在政策层面没有相应的标准,虽然鸿日等头部玩家推出的产品在品质和安全性等方面有所保障,但这一领域的发展仍旧鱼龙殽杂。
而随着新国标即将出台,低速电动车的窗口期也进入倒计时,鸿日等低速电动车企业的转型迫不及待。

还独家获悉,除了寻求生产资质,鸿日还在操持进行一轮融资。
此外,鸿日操持五年内成为年产销过百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品牌,力争成为微型电动汽车赛道首家上市公司。

寻求生产资质

目前,鸿日有两大生产基地,包括2016年在滨州投资5.8亿元建立的生产基地以及2018年在日照投产的生产基地,方案产能分别为5万辆和15万辆,这两大生产基地均生产低速电动车。

得到的一份资料显示,鸿日操持在京津冀地区建立一个A00级电动车的生产基地,方案产能为10~15万辆。
从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的信息来看,一汽夏利和河北御捷均拥有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工厂。

鸿日与一汽夏利商谈生产资质指的是原一汽夏利旧厂,也便是现在的天津博郡汽车的工厂。
由于一汽夏利频年亏损,其在2019年与造车新势力博郡汽车成立了合伙公司天津博郡,个中,一汽夏利方面以整车干系地皮、厂房、设备等资产及负债出资;博郡汽车则以现金出资20.34亿元,成为多数股东。
2020年,一汽夏利正式更名为天津博郡汽车有限公司,法定代表人为黄希鸣。
但由于重组失落败,天津博郡重组失落败遗留下来的整车生产资质、汽车厂房和制造设备,剥离给了天津一汽夏利运营管理有限任务公司。

一汽夏利拥有新能源及燃油汽车双生产资质,鸿日要造高速电动车必须具备新能源乘用车的生产资质。
不过,鸿日并非与一汽夏利打仗的唯一车企。
今年3月份,阿尔特(300825.SZ)发布公告称,公司和天津市西青经济开拓集团有限公司拟操持收购天津博郡,收购完成后,阿尔特和西青经开集团分别持有天津博郡80.1%和19.9%的股权。
根据6月28日阿尔特发布的最新公告,原互助协议约定的有效期为3个月,截至目前,期限已届满,关于股权转让干系互助事变各干系方尚在积极磋商与预备中。
也便是说,阿尔特收购天津博郡的事宜至今尚未敲定。

河北御捷成立于2009年,过去在低速车领域霸占一席之地,与鸿日面临的生产资质问题相同,河北御捷早在几年前就开始通过收购、合伙等办法得到多个生产资质,推动企业转型。
2014年年底,河北御捷取得SUV、MVP、皮卡整车和新能源纯电动其他乘用车生产资质,并于2017年得到新能源轿车生产资质。
2017年7月,长城汽车与御捷车业在河北签署了御捷长城汽车合伙框架协议。
随后,河北御捷正式更名为领途汽车,这意味着在低速电动车市场纵横多年的河北御捷成为历史。
在向乘用车领域进行转型后,领途汽车紧张聚焦A0级与A00级小型纯电动车,同时生产低速电动车。
但由于缺少在乘用车领域的造车履历、产品竞争力较弱等成分,领途汽车终极没能发展起来,终极在2021年进入本色性重整阶段。

早在去年8月份,鸿日汽车总经理刘心文在接管媒体采访时就表示,鸿日汽车目前正在积极寻求乘用车生产资质,并操持在2022年推出纯电动乘用车,鸿日符合新国标的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产品也很快就会推出。
2021年9月,鸿日推出了V平台下首款计策车型——鸿日VeLi,该车是行业内首款对标新国标的微电新车。
不过,对付寻求生产资质,鸿日至今仍未敲定。
从理解到的信息来看,如果鸿日终极未能收购具备生产资质的工厂,未来可能通过其他有生产资质的车企代工的模式生产纯电乘用车。

低速车玩家亟待转型

鸿日的目标是成为微型电动汽车赛道首家上市公司。
微型电动车紧张分为三个系列的产品,包括低速电动车、A00级乘用电动车以及三轮电动车。

从低速车板块来看,鸿日当前推出了鸿日S1、鸿日U8、鸿豆、VeLi等产品,个中鸿日S1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8万辆。
自2017年推出首款车型以来,鸿日销量快速增长,2017年到2021年的销量分别为0.7万、2.3万、2.8万、5万、7万辆。
今年2月份,鸿日发布了“鸿禧达”三轮电动汽车品牌,今年还操持推出A00级电动车。

鸿日在技能方面能够知足新国标的标准,但不具有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。
而新国标落地已经进入倒计时,低速电动车玩家必须在产品合规上探索出本色性的路径。

早在去年3月份,关于低速电动车新国标的就不断传出,去年6月,工信部发布《纯电动乘用车技能条件》的搜聚见地稿,拟将低速电动车定义为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,座位数在4座及以下、最高车速小于70 km/h。
新标准对低速电动车厂家有更严格的技能哀求,哀求企业具有四大汽车生产工艺,同时消费者必须拥有驾驶证才能合法上路。
低速电动车也将统称为“微型低速电动乘用车”,纳入了乘用车管理范围,这意味着低速电动车的生产和发卖门槛均有所提高,企业生产须要生产资质,技能指标的哀求也将进一步提高。
近日,有称,新国标将在今年11月正式发布,这意味着留给低速电动车企业转型的窗口期已经进入了倒计时。

随着近年来多个地区在低速电动车领域政策监管上收紧,低速电动车已经由了一轮洗牌。
过去,低速电动车由于本钱低廉,很多都采取小作坊式生产模式,品质上无法达标。
随着行业竞争加剧,一批不正规的小微企业已经被市场淘汰。
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(GGII)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,从电动低速车市场表现来看,2016年全国四轮低速电动车产量打破百万辆大关,为116.9万辆,2017年受国标草案等不明朗政策影响,增速放缓为133.5万辆,个中山东省产量达75.6万辆。
受行业清理整顿政策的影响,2018年四轮低速电动车的产量规模开始缩减为123.3万辆旁边,低速车销量首次涌现下滑。
2019年受清理整顿影响,大批企业停产整顿,低速车产量降落至85万辆。
2020年在五菱宏光Mini等微型车大火的环境下,低速车市场环境更加严厉,产量进一步下滑至71万辆,受政策及市场景气度影响, 2021年行业产量缩减至32万辆。

GGII认为,在行业发展渐趋规范的背景下,与新能源汽车等比较,具有较大本钱上风的四轮低速电动车市场依然有自己的空间。
目前四轮低速电动车市场的领先者紧张包括雷丁、鸿日、汉唐、御捷、大阳等。
2018年下半年以来,低速车企业纷纭开展自救,有技能条件的企业开始向高速车业务转型,通过并购传统车企、申请生产资质、与传统车企互助等办法,已拿到国家乘用车、商用车的干系生产资质;部分条件弱一些的企业开始进行业务转型,转产电动摩托车。
未来新标准出台,对低速车企业生产资质提出更高哀求,将进一步加速低速车企业转型进程,同时,不少企业面临淘汰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