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一根成竹到一个竹篓,要经历砍、锯、切、剖等13道工序。钱有元剖出来的清客,粗细均匀,青白分明,编织出来的竹篓圆润有型、坚固耐磨。依赖竹艺编织这门老手艺,钱有元家在2020年彻底摆脱了穷苦,日子过得越来越好。
周坞山村落位于和平镇最南端山区,多年来,该村落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就业,留守的村落民依赖每家二三十亩的茶山过日子,除了到茶山干活外,别的韶光全部闲置在家,收入来源单一。
创造问题就要办理问题,周坞山村落两委干部经由多次商量,结合村落落实际,将目光锁定在了毛竹上。虽然近年来毛竹价格持续走低,但手工类的竹制品需求和价格却是逐年递增。
找到切入点后,该村落村落干部通过与党员志愿者、乡贤、人大代表多次商量与资源稽核,联系了竹制品加工企业,将材料送到村落民家中进行手工制作,做好后又将成品回收。
村落民在扎扫帚 许旭供图
“以前我便是一个闲人,一分钱不挣,啥也做不了。现在我和老伴两个人每天也能赚个80多块钱,自己想吃什么就能买什么了。”81岁的赵大伯与妻子都是残疾人,腿脚未便利,平日里连家门都很难出去,更别说外出挣钱。
原来夫妻俩靠着仅有的一点残疾人补贴和儿子养活过日子,听说该村落党员联系了企业制作手工火把后,第一个打电话报了名。
“材料都给我们送上门,做好了又来拉走,每次来拉货都会把上一次的工钱结给我们。坐在家里动动手就能赢利,这因此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事,而且我们做的这些还都是要出口到外国去的,让我们以为很有造诣感。”赵大伯说。
据悉,如今周坞山村落利用管理茶山的空隙韶光从事竹制品加工、制作的村落民已有300多人,有参与竹子火把加工的、有将竹梢加工成毛料的、有扎竹丝扫把的……
“这几年,我们通过党员、乡贤认购、帮销等机制帮助村落民发卖这些手工竹制品,东西都不愁卖。家门口取材也非常方便,让村落里的闲置劳动力有事可做、有钱可赚,切切实实地为村落民创收。”周坞山村落党支布告、村落委会主任周红芳说。
来源:中国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