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1年被称为“中国家庭轿车元年”,汽车产销保持两位数增长,从赛欧、夏利2000上市发卖,到奇瑞、英格尔、羚羊下线,再到宝来、毕加索以及波罗、派力奥、奥德赛等,整年共有近20款新车型出世,令人眼花缭乱。
2001年中国汽车媒体最佳印象车型 宝来
2001年,中国车市流传了一句时髦话,叫“买奔驰的不嫌奔驰贵,买夏利的不以为夏利便宜”。如果把它理解为市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,是多样化的,还算有一定道理。如果认为中国的轿车便是要造得越精细越好,彷佛中国轿车已经超越了低价时期,和发达国家不相上下了,恐怕就有问题了。这后一种不雅观点还不是没有市场,有人就对低价车表现得极为歧视,讽刺挖苦。而车市上中高档车发卖火爆,低价位轿车增速较缓,彷佛也支撑了这种意见。
2001年,奥迪A6在中国实现整车发卖2.8万辆,霸占高档市场份额的30%以上。
当时,中国轿车市场的表现的确有点邪,便是越贵的车越好卖,连一些发达国家的汽车商都大惑不解。本田雅阁排队几月提不上车,有些奥迪A6的购买者,根本不在乎价格,配置哀求越高档越好,越豪华越好,1.8升排量卖不过2.8升排量的。而低价位车的代表型夏利、奥拓,虽然连连贬价,市场仍旧萎缩,夏就手场份额仅只有13%多一点。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已经太有钱了,以至于超过了天下上许多富余国家?
2001年6月份,赛欧在中国刚刚上市,当年销量大火,在细分市场上的霸占率达到了14%。
当时的中国轿车市场为什么会如此反常?这与当时中国轿车紧张消费群体有关。2001年中国购车者,主流群体仍是花公款坐车的“公家人”。公费坐车范围之广,我国堪称天下一绝。私人购车群体,除极爱车者和极需车者,紧张是来钱随意马虎的暴富群体。当时的中国人是有钱的真有钱,没钱的真没钱。有人将5.5万元买得一粒荔枝,2000多美元听一场歌,也视为平常事,何况几十万元买辆豪华车?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剖析,2001年全国城乡储蓄虽已超过6万多亿元,但是个中80%的存款集中在20%家庭,而80%的家庭只拥有20%的存款。对大多数家庭来说,纵然被人讥笑的低价车,也仍旧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。而对少数暴巨室庭来说,要买就要买极品。收入上的贫富分解,极大的影响了汽车市场的康健发展。因此,那时的中国只是一个“潜在”的大市场,绝大多数中国人的钱还不多。
2001年、别克GL8公务商务旅行车的销量为1.05万辆,在中高档MPV市场上独步天下,占细分市场90%以上的份额。
因此当时的媒体评论道:天下上事物的发展,无不是由低级到高等,由大略到繁芜,汽车也是这样。天下上第一辆汽车,实际只是一辆三轮车。上个世纪初,供有钱公子哥儿们抚玩、标志他们身份的汽车,实际上是一辆“自动马车”。人们为什么称汽车是“改变天下的机器”呢?便是由于T型车的发明,使它进入了普通人的家庭,成为平民百姓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必需品。只有平民百姓才能构成人类的大多数,轿车生产才得以实现了“大批量”,才有了当代工业。T型车的最大特点,便是“大略得不能再大略”,一点“多余”的配置都没有,以是才能做到那么便宜。和T型车比较,本日的夏利、奥拓和吉利,实在太豪华。
2001年本田雅阁实现了年产销5万辆的目标。当时在中高档轿车市场的霸占率为29%。
中国提出发展轿车工业,除了要提高公民生活质量外,更看重的是它的“大规模”生产,对浩瀚家当的关联度,想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发展。如果绝大多数家庭买不起轿车,轿车如何能够实现“大批量”生产?中国轿车只为少数有钱人做事,既不符合江泽民同道提出的“三个代表”的思想,也有悖于我们发展轿车工业的初衷。我们还是不要再骂价格低廉的低档车了,大概只有它们才是中国轿车工业的未来和希望。
20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越来越好,但是并未兑现当时人们给予的期望。当时的夏利、奥拓已经退出历史舞台,如今新能源赛道给了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机会,现在的中国汽车开始平视天下汽车工业。但是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可以信心满满,但永久对这一家当保持敬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