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纯电动车,就不得不提到比亚迪的e平台。
经由14年的迭代升级,比亚迪已经从最初的e平台1.0,进化为e平台3.0,并在这个平台上推出了海豚、元PLUS等脱销纯电车型,最近比亚迪又推出了升级的e平台3.0 Evo,来面对竞争激烈的纯电市场。
那么作为如今中国新能源车的老大,比亚迪的纯电技能到底是个什么水平?

比亚迪的纯电到底是什么水平

首先要解释的是,跟大众MQB等平台的观点不同的是,比亚迪的e平台并非指模块化的底盘,而是比亚迪电池、电机、电控技能的统称。
而首款采取e平台1.0理念的车型,是2011年上市的比亚迪e6。
不过,在当时全天下的电动车都处于起步阶段,不仅价格贵得离谱,而且大家也非常担心电动车不耐用,以是那会的电动车基本面向出租车、公交车市场,并且极度依赖政府补贴。

可以说,e平台1.0的出身,便是为了知足营运车辆高强度、较大的总行驶里程需求,摆在比亚迪面前的问题,紧张便是如何提高电池的利用寿命。
众所周知,电池有【循环】和【日历】两种寿命,前者是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,电池容量相应地减少;而日历寿命则是随着韶光的推移,电池容量自然地减少。
基于e平台1.0打造的车型,它的日历寿命做到了10年电池容量衰退至80%,循环寿命则是100万公里,不仅知足了营运车辆的需求,而且也为比亚迪树立了良好口碑。

随着中国电动车家当的逐步壮大,电池等部件的本钱逐年低落,再加上政策一贯在勾引电动车向家用市场遍及,以是比亚迪在2018年推出了e平台2.0。
由于e平台2.0紧张面向家用车市场,用户对付购车本钱非常敏感,以是e平台2.0的核心是掌握本钱。
在此需求之下,e平台2.0开始采取三合一电驱、充配电单元等部件的集成化设计,并且针对不同车型推出了模块化的设计,整车本钱有所降落。

基于e平台2.0打造的首款车型是2018年推出的秦EV450,随后在该平台上又出身了宋EV500、唐EV600、以及早期的汉EV等车型。
值得一提的是,e平台2.0车型的累计销量也达到了100万辆,使比亚迪成功摆脱了对纯电出租车、公交车的依赖。

2021年,随着海内新能源市场内卷的加剧,一款电动车不仅要在价格上有竞争力,还得在安全性、三电效率、续航、乃至是操控方面有所建树。
于是,比亚迪推出了e平台3.0。
与前代技能比较,比亚迪运用了集成度更高的8合1电驱系统,进一步降落了电驱系统的重量、体积、本钱,而刀片电池、热泵系统、CTB车身等技能,则有效提高了电动车的续航、驾驶感想熏染以及安全性。

市场反馈方面,e平台3.0也不负众望,基于该平台打造的海豚、海鸥、元PLUS等车型,不但成为了比亚迪的销量支柱,而且还大量出口外洋市场。
可见通过不断升级纯电动车平台,比亚迪电动车在价格、性能、能耗方面达到了非常精良的水平,并且得到了市场切实其实定。

随着传统厂商和更多的造车新势力涌入电动车赛道,海内基本每隔几个月就会有重磅电动车上市,各项技能指标也在不断刷新。
在这种环境下,比亚迪自然也倍感压力。
为了能在纯电赛道里连续保持领先,比亚迪在今年5月10日正式发布了e平台3.0 Evo,并首先运用于海狮07EV上。
跟此前的平台不同的是,e平台3.0 Evo是一个面向环球市场开拓的纯电动车平台,在安全性、能耗、充电速率、动力性能方面提升显著。

一提到车身碰撞安全性,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材料强度、构造设计等等。
但除了这些之外,碰撞安全也跟车头的长度有关,大略来说车头的吸能区越长,对搭客的保护就越好。
但在前置先驱车型上,由于动力系统体历年夜、强度高,以是动力系统所在的区域属于非吸能区,于是从整体上看,车头吸能区的间隔减少了。

上:前置先驱 / 下:后置后驱

e平台3.0 Evo的不同之处在于,它主打后置后驱,也便是把原来属于非吸能区的动力总成移到了后桥,因此车头有更多空间支配吸能区,从而提高正面碰撞安全性。
当然啦,e平台3.0 Evo也有搭载前后双电机的四驱版,不过四驱版的前电机功率、体积都比较小,对车头吸能区的影响并不大。

上:后置转向 / 下:前置转向

在转向器的支配上,e平台3.0 Evo采取了前置转向,也便是转向器支配在前轮的前侧,而在之前的e平台3.0上,除海豹外大部分车型的转向器都支配在前轮的后侧。
之以是要采取这种设计,紧张是由于在后置转向的车辆上,转向管柱与前围板(俗称防火墙)的下横梁会产生干涉,横梁不得不在转向管柱位置打孔或者绕个弯,这便导致横梁传力不足均匀。
而采取前置转向设计后,转向管柱不会与横梁发生干涉,横梁构造强度更高,车身两侧传力也更加均匀。

在前围板的工艺上,比较常见的是分体式设计,也便是用几块高强度钢板拼接。
而e平台3.0 Evo采取的是更高强度的热成型钢+一体式冲压工艺,既提高了前围板的强度又减少了工序,在发生碰撞时也能更好地保护乘员舱。

末了,新平台依旧采取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能,底盘中间的双横梁采取了封闭式构造,并且横梁的钢材强度达到了1500MPa。
在普通的侧面碰撞,或者是应对E-NCAP的侧面柱碰时,车厢内的搭客和底盘下方的电池都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。
得益于后置后驱、前置转向、一体式前围板、CTB等技能,e平台3.0 Evo车型在C-NCAP正面碰撞测试中,均匀减速率降至25g,而行业均匀水平是31g,g值越小解释车辆的吸能效果越好。
在乘员舱侵入方面,3.0 Evo车型的踏板侵入量小于5mm,同样属于精良水平。

在能耗掌握方面,e平台3.0 Evo的思路是采取集成度更高的电驱系统。
对付电动车来说,一样平常系统的集成度越高,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管路和线束就越少,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因此更小,有利于降落整车的本钱和能耗。

在e平台2.0上,比亚迪首次推出了3合1电驱系统,3.0又升级为8合1,如今的3.0 Evo则采取了12合1的设计,属于目前行业内集成度最高的电驱系统。

在电机技能上,e平台3.0 Evo采取了23000rpm永磁电机,并已经搭载在海狮07EV上,属于现阶段量产电机里的最高水平。
高转速的好处便是电机在功率不变的条件下,可以把自身的体积做得更小,从而提高了电机的“功率密度”,同样有利于降落电动车的能耗。

在电控设计上,早在2020年比亚迪汉EV就采取了SiC碳化硅功率器件,是海内最早占领这项技能的厂商,而如今的e平台3.0 Evo则是全面遍及了比亚迪第三代SiC碳化硅功率器。

上:叠层激光焊 / 下:纯螺栓连接

跟现有的技能比较,第三代SiC碳化硅最高事情电压达到了1200V,并且首次采取了叠层激光焊封装工艺,比较之前的纯螺栓连接工艺,叠层激光焊的寄生电感减少,因此降落了自身的电能损耗。

在热管理方面,电动车无论是加热、散热本身都须要花费电能,如果能提高热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率,那同样可以降落电耗。
在e平台3.0 Evo上热管理系统采取了16合1的设计,将水泵、阀体等部件全部集成在一起。
由于热管理模块的冷却管路等冗余部件大幅减少,以是热管理系统的能耗比较e平台3.0降落了20%。

而且在原来的e平台3.0的热泵系统+冷媒直冷的根本上,新平台对电池散热做了更多的优化。
比如原来给电池散热的冷板没有分区,冷媒直接从电池前端流到电池后部,因此电池前部温度较低,而位于后部的电池温度较高,散热并不屈均。

3.0 Evo则是将电池冷板分为四个独立的区域,每个区域可以按需散热、加热,电池的温度更加均匀。
得益于电机、电控、以及热管理上的升级,车辆在中低速市区工况的效率提高7%,续航里程增加了50km。

时至今日,电动车的充电速率依旧是很多用户的痛点,如何在补能速率上追赶燃油车,是各大电动车厂商亟待办理的问题。
尤其是在北方,由于电池电解液在低温环境下导电率会迅速低落,以是冬天电动车的充电速率和续航里程还会大打折扣。
如何快速、高效地将电池加热到得当的温度就成为了关键。

在e平台3.0 Evo上,电池的加热系统分别有热泵空调、驱动电机、电池本身这三种热源。
热泵空调大家都比较熟习了,在空气能热水器、烘干机上的运用很多,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。

大家比较感兴趣的电机加热,实在便是利用电机绕组的电阻产生热量,然后通过16合1的热管理模块把电机里面的余热送到电池中。

至于电池产热技能,实在便是腾势N7上的电池脉冲加热。
大略来说,电池在低温下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内阻,当电流经由时电池一定会产生热量。
如果把电池包分为A、B两组,利用A组放电然后给B组充电,紧接着B组又反过来放电给A组充电。
那么通过两组电池相互高频率浅充浅放,电池就能快速、均匀的升温。
在三种热源的帮助下,e平台3.0 Evo车型的冬季续航里程和充电速率会更好,并且能够在零下-35℃的极寒环境下正常利用。

在常温充电速率方面,e平台3.0 Evo同时配备车载升压/升流功能。
升压的浸染大家都比较熟习了,但是比亚迪的升压跟其它车型可能有些不同,基于e平台3.0 Evo打造的车型,实在并没有单独的车载升压单元,而是利用电机、电控做了一个升压系统。

早在2020年,比亚迪就将这项技能运用在汉EV上。
它的升压事理也并不繁芜,大略来说,电机的绕组本身便是电感,而电感的特点是可以储存电能,而前面提到的SiC功率器件本身也是开关。
因此利用电机绕组做电感、SiC当做开关,然后再加一个电容,就能设计出一个升压电路。
通过这个升压电路将一样平常充电桩的电压升高后,就可以使高压电动车兼容低压充电桩。

其余,新平台还开拓了一个车载升流技能。
看到这可能就有很多人想问了,车载升流功能有什么用呢?我们都知道现在公共充电桩的电压最高是750V,而国标规定的最大充电电流是250A,根据电功率=电压x电流的事理可知,公共充电桩的理论最大充电功率是187kW,实际运用中是180kW。

但由于许多电动车的电池额定电压不到750V,乃至只是400-500V出头,因此它们的充电电压根本不须要这么高,那么即便充电时电流能拉到250A,峰值充电功率也达不到180kW。
也便是说,现在很多电动车还没有把公共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完备压榨干。

于是比亚迪想到一个方案,既然一样平常的电动车充电电压不须要750V,并且充电桩的最大充电电流又被限定为250A,那么不如在汽车上做一个降压升流电路。
假设电池的充电电压是500V,充电桩的电压是750V,那么车真个电路就可以将多出来的250V进行降压转换为电流,这样一来充电电流理论上就提高到了360A,峰值充电功率依旧是180kW。

我们在比亚迪六角大楼现场不雅观摩了升流充电的过程,基于e平台3.0 Evo打造的海狮07EV,虽然它的电池额定电压为537.6V,但由于它采取了车载升流技能,以是在标准750V、250A的充电桩上,07EV的充电电流可以做到374.3A,充电功率达到了175.8kW,基本把充电桩180kW的极限输出功率榨干了。

除了升压、升流外,e平台3.0 Evo还有一项创始的技能,那便是末端脉冲充电。
众所周知,如今电动车宣扬的快充,大部分都是在10-80%这个区间内,如果想从80%完备充满,花费的韶光会明显变长。

为什么电池末了的20%电量只能以很慢的速率充电呢?我们先来看看低电量时的充电情形,首先锂离子会从正极脱出,进入电解液、穿过中间的隔膜,随后顺利地嵌入到负极中,这是正常的快充过程。

但等到锂电池电量充到较高水平时,锂离子便会堵在负极表面,难以嵌入到负极中。
假如连续增加充电功率,锂离子反而会堆积在负极表面,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锂结晶,并可能刺穿电池隔膜导致电池内部短路。

那么比亚迪是怎么办理这个问题的呢?大略来说,锂离子在负极表面发生堵塞时,系统就不连续充电了,而是轻微放一点电,让锂离子离开负极表面,等到堵塞得到缓解后,再让更多的锂离子嵌入负极,完成末了的充电过程。
通过不断的少放多充,电池末了20%电量的充电速率就变快了。
而在海狮07EV上,电量80-100%的充电韶光只需18分钟,比较以往的电动车有了明显的提升。

虽然比亚迪e平台推出的韶光只有14年,但是从1.0时期开始,比亚迪就已经崭露锋芒,率先完成了电动车的研发和量产。
2.0时期,比亚迪电动车已经先人一步在本钱、性能方面做到了平衡,并且某些设计展现出了超前的思维,比如汉EV上的车载驱动系统升压技能,如今就被同行纷纭采纳。
到了3.0时期,比亚迪电动车基本便是六边形战士了,在续航、能耗、充电速率、价格等方面没有短板。
至于最新的e平台 3.0 Evo,设计理念依旧超前,车载升流、脉冲充电技能,全都是行业创始,这些技能日后必定会被同行效仿,成为电动车的技能风向标。